谢稚柳《修竹仕女》欣赏
3谢稚柳的人物画是去到敦煌之后才开始的。1942年,谢稚柳收到张大千从敦煌发来邀请,毅然决定西行。他被千佛洞中保存的大量隋唐时期的壁画彻底吸引,决定长留下来进行研究学习。在张大千临摹壁画的同时,谢稚柳对四百多个石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敦煌艺术叙录》中,他透露当时心境:“当我到敦煌...
阅读(334)赞 (0)
谢稚柳的人物画是去到敦煌之后才开始的。1942年,谢稚柳收到张大千从敦煌发来邀请,毅然决定西行。他被千佛洞中保存的大量隋唐时期的壁画彻底吸引,决定长留下来进行研究学习。在张大千临摹壁画的同时,谢稚柳对四百多个石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敦煌艺术叙录》中,他透露当时心境:“当我到敦煌...
阅读(334)赞 (0)
丁观鹏,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顺天(今北京)人。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他擅长画人物、道释、山水,亦能作肖像,画风工整细致,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其弟丁观鹤同时供奉内廷。
阅读(440)赞 (0)
《更喜岷山千里雪》是傅抱石依据毛泽东同志《长征》一诗而创作的作品。画面绝大部分为皑皑白雪,几株枯树伫立在山下坡谷,红军战士及战马低头在凛冽的寒风中前行。全幅着墨不多,仅仅勾勒出峰峦外在轮廓,淡墨仅略作渲染即止。近处主峰大笔浓墨皴擦,交代出阴阳向背,笔墨浓重,与远处强烈的白色雪山形...
阅读(508)赞 (0)
陈少梅(1909-1954)名云彰,号升湖,学省梅,湖南衡山人,擅长中国画。陈少梅的绘画之路,始于对传统绘画的深深热爱与敬畏。他深知,绘画非一日之功,更非一己之力所能成。因此,他选择了从宋元入手,走摹古的、传统的路子,力求在深厚的传统土壤中汲取养分,为自己的艺术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387)赞 (1)
《秉烛夜游图》是南宋画家马麟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马麟的这幅作品幽雅而又富诗情。朦胧的幽雾,伴随着鹅黄的月光,轻轻地降临人间。黝黑的短亭、长廊前,一朵朵犹如淡抹著胭脂、醉卧在绿沙中的海棠花们,深深地吸引着屋内主人的目光。他唤来了仆人,点起了蜡烛;在烛光...
阅读(383)赞 (0)
《双松图》为元四家之一的吴镇四十九岁时的作品,是他传世的画迹中署有年款最早的一件画作。两松平地直立,上顶天,下立地,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两树均挺拔茂盛、枝叶桠槎、形势奇古。左松树身中下部曲成弧形,卧于地,中部挺直、劲健,顶部突然探向右方。右松直立挺拔,上部一个近于直角的弯曲,伸向...
阅读(609)赞 (0)
《雪滩双鹭图》是南宋画家马远创作的一幅绢本浅设色中国画,画面描绘带有积雪的树枝山石和双鹭。作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雪后郊野水滨的景色。全图用笔苍劲有力,景物及白鹭皆以粗笔写出,不加刻意修饰却十分形象,白鹭的神态较为生动。全图构图严谨、造型生动、诗意盎然,为马远画中精品。 ...
阅读(477)赞 (0)
亚当·埃尔斯海默是17世纪德国画家,他生于法兰克福,但外界对他的具体出生地目前仍然存疑。虽然他产出过不少名画,可世人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亚当的生日不详,据悉是在3月18日接受洗礼,直到1 610年12月11日逝世于罗马。他生前曾和画家同事鲁本斯是好友,二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的代...
阅读(373)赞 (0)
靳尚谊油画作品《送别》是1959年由中国现代油画家靳尚谊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的订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作品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出发前和于都百姓依依惜别的场景,它既是靳尚谊早期油画创作的代表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表现长征题材的重要作品。 1930年11月至1933年初,...
阅读(1747)赞 (4)
谢稚柳(1910—2000),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尤以山水和花鸟画著称,他的艺术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创造了自己的艺术语言。《槲树猿啼图》是谢稚柳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谢稚柳高超的绘画技艺,更蕴含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谢稚柳《槲树猿啼图》1947年 ...
阅读(357)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