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兹作品《破壶》欣赏

让·巴普蒂斯特·格瑞兹(1725~1805)是一个泥瓦匠的儿子,从小喜爱绘画,但没有被其父亲所理解,后来由画家出身的外祖父出面支持,才得以进里昂城学画。“破壶”,是法国民间俗语,即少女失去童贞的象征。就这一含义来说,画上的主人公应是一个受谴责的对象。但在这个时髦的椭圆形画框里展现的,却是一个十分可爱、秀丽多姿的妙龄淑女。画 中用色匀称,笔触细腻,素描是古典主义风格的。而挂在这位显得天真、纯洁的少女的右腕上的那只破壶,反而成了不引人注意的细节。从背景的处理到人物衣纹的严格描绘来看,这幅肖像画是一幅十足的学院派风格的古典油画。 当这幅画展出时,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应,提高了画家在画坛的地位。《破壶》的模特儿原是画家追慕中的少女,不久,画家正式娶了这位使他一举成名的姑娘。

《破壶》的模特儿原是画家追慕中的少女,名叫安勒·卡弗列娥尔。她是一个旧书商的女儿,长得娇小活泼,明眸善睐。格瑞兹在与她热恋时,曾在一幅《鸽子与少女》上,画下了这位姑娘的美丽、稚气,展出后大获好评。于是,在狄德罗的启蒙思想影响下,他又以她为模特儿,画了这幅《破壶》。

《破壶》的主题原是为了进行道德教育,而画家用古典肖像表现这种具有谴责性质含义的形象,就事与愿违了。其二,当时的所谓训诲画,一般都以某个故事情节来表现的,而格瑞兹没有这样做,他一方面出于订户需要,另一方面喜爱用这个已获成功的模特儿。因此形象告成后,只在少女的手腕上添了那只企图作为主题象征的破壶。按说,他这幅画没有达到说教的目的,是一幅不成功的主题画。可是当这幅画展出时,却又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应,从而提高了他在画坛的地位。不久,他正式娶了这位使他一举成名的姑娘。成了画家宠爱的妻子的这位姑娘,后来并没有给格瑞兹的生活带来幸福,相反,使画家的晚年极其孤独与凄凉。尽管结局不幸,而格瑞兹对这位姑娘的一颗美好的心灵却永久存留在这幅名画《破壶》上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格瑞兹作品《破壶》欣赏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