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故居 | 林风眠的坚守

杭州西湖,植物园大门口,绿树掩映中,一栋三层灰色小楼若隐若现。马路边一块半人高的石头上,是吴冠中题写的“林风眠故居”五个字。

在蜿蜒的花间小路步行二三十米,就到了故居门口。走进小楼,映入眼帘的是林风眠的一张画像。屋内静悄悄的,一个女工作人员百无聊赖的看着手机。看到人来,眼神猛然一亮。1934年,意气风发的林风眠选择此地,亲自设计这座中西合璧的小楼。他看中此处的正是这种遗立于西湖之外的静谧清幽。

故居的二楼是一个大大的平层,足有几百平米。正中间放着一张大大的画案,整齐的摆放着笔墨纸砚,仿佛主人刚刚出去小憩。四周靠墙的地方是几个带玻璃的柜子,里面陈列着林风眠曾经用过的东西:衣服,小刀,笔等。这里距离中国美术学院只有几里地。1928年,年仅28岁的林风眠在蔡元培的引荐下,担任国立艺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并创办这座学院。他曾经无数次在这座房子里为艺术学院的事业辗转难眠,也曾经无数次邀请有志之士来此共商大计。

从故居到艺术学院,恰好绕行西湖。这条路,不知道他走了多少次。春看苏堤春晓,夏看曲院风荷,秋看平湖秋月,冬看断桥残雪。这些美景,不知不觉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他邀请文化界名人冰心周作人等来校教授文学,也曾邀请木匠出身的齐白石来校授课。将近十年的光阴,林风眠以一颗赤子之心让国立艺术学院走在世界的前列。

△林风眠国画 4尺【本站藏品】

1938年,因对美术教育的大胆改革和创新,林风眠被迫离开艺术学院。此后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此前,也是因为提倡中西绘画无界限,作了三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的林风眠被迫辞职。这次,林风眠躲到重庆的一个仓库里画画,闭门谢客,自己挑水,洗衣做饭。用废的画笔堆如小山。这一呆就是七年,直到抗战结束。杭州的山山水水,幻化成他笔下的一幅幅风景画。他画中的柳,是极为浓烈的绿,就连那些水,也是浓绿;荷塘上的飞雁,虽孤独,却让人感到震撼;那些鸟,或伫立枝头,或窃窃私语……他画中的景,有东方的神韵,兼有西方油画的特质。他心甘情愿地退守在属于自己的角落,艺术赋予他使命,也让他重新找到安身立命的信念。

△林风眠油画《双美图》8尺【本站藏品】

文革期间,他迫不得已把所作的画撕碎浸湿,从马桶冲走。那一幅幅视若生命的作品,让他心如刀绞。被捕入狱,双手被拷得红肿,疼痛难忍,最好的朋友傅雷上吊自杀。他一遍遍地告诫自己:“我绝不自杀,我要理直气壮地活下去。”他在监狱中不能作画,就写一首首的诗,鼓励自己。

△林风眠油画作品《琵琶仕女》4尺【本站藏品】

文革结束,他被释放,辗转去了香港。生活的磨砺仿佛是手中的刻刀。他的画,粗放强悍。他离群索居,又好像和时间赛跑,一幅幅画作相继问世,引得世人交口赞叹。他把东方的水墨和西方的色彩结合,孕育出独特的“风眠体”。而这,正是他一生的追求。

从19岁远赴法国学习绘画,他一直渴望在中西绘画中找到一座桥梁,来打破中西界限。他希望以一己之力来带动众人,最终改变整个民族的文化审美,但以失败告终。无法兼济天下,那就独善其身,他最终自己站在了艺术的顶峰,让后人高山仰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林风眠故居 | 林风眠的坚守

赞 (2)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