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代表作《红叶独立图》,重磅首现!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1897~1971)是美术史学界在20世纪的末期广泛认同的“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一代宗师潘天寿先生深耕传统的同时,又大胆创新,他致力于将山水画与花鸟画结合,将工笔画与写意画结合,赋予传统艺术以时代的新机。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百件作品中甄选诚献潘天寿代表作《红叶独立图》,以飨藏家。4尺。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潘天寿《红叶独立图》

【题识】红叶独立图。雷婆头峰寿者草。钤印:潘天寿(白文)

山水花鸟画要有静气。中国画既是最灵动的,又是最静穆的。历来的文人画家,都在画中追求一种超脱的静美。——潘天寿

新中国成立后,具体讲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潘天寿进入了个人艺术创作全盛期,其作品气象愈加雄奇。事实上,由于文革之故,潘天寿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直至其逝年,艺术创作一直被搁置。所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可以说是潘天寿整个艺术生涯最为辉煌的时期。山水画《灵岩涧一角》、《小龙锹一截》、《雨后千山铁铸成》、《雁荡写生卷》、《晴峦积翠》、《暮色苍茫看劲松》以及本藏品《红叶独立图》等等均创作于这一时期。

新国画运动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特别是1954年以后,文艺界开始调整在创作中对待传统的虚无主义倾向,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客观环境中,潘天寿进入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峰阶段。他的创造力在这个阶段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实现了作为艺术家的抱负。在前几年思考的基础上,以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后期创作的一批山水画、花鸟画作品为核心,潘天寿找到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这批画的选景符合了自然的视觉习惯,设色明艳,以线造型为主,用笔刚直明确。表现了现实生活中欣欣向荣的一面。没有了古代文人画的荒疏野逸而保存了雅致,带有现代的积极乐观,同时又多了一份沉静。表现题材更是不拘一格,任何生活中目之所及都可入画。作品所体现的意境也不再是旧文人画家追求出世,而是关注自我的精神世界。《红叶独立图》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与《雁荡山花图》、《灵岩涧一角》等名作一样,《红叶独立图》以潘天寿独创的山水与花鸟相融合的创作图式经营位置。所写内容,则由其花鸟画中经典的鹰石、山花、野草等元素构成。所外露的气息,亦与传统花鸟画或柔媚或清雅的气质迥异,而是突破了小花小草生长在庭院或供于案头的单纯状态,弱化了人工雕琢的成分,更有意识地描绘了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表现了处于纯天然状态的野花野草,增强了生活气息。所谓“荒山乱石间,几枝乱草,数朵闲花,即是吾辈无上粉本”即为此意。

在《红叶独立图》中,画家并未着眼于景物间的过渡,而是于野花野草后面直接布置以单纯线条结构出的大块岩石,并以淡赭渲染,强调的是一块实在的岩石,而非可作虚化处理的空白,更拉近了视觉上的距离。这种以线为骨架,平涂色彩的方式,是在有意识地加强“实”与“虚”的对比,亦即传统画论中所谓“计白当黑”的延展。最后则是大量边角的图式运用,正方形的巨石从右侧伸入画面,作为主题之一的鹰立于巨石顶端。

综上所述,《红叶独立图》以潘氏经典的满幅构图的框架结构布局,以大的框架撑满画面,在平面中进行画面空白的分割摆布,并着意弱化了传统中国画一直强调的墨色对比。巧妙处理色与墨的关系,着意色彩的运用,使色彩成为画面中十分紧要的元素构成,是潘天寿50年代中期开始的花鸟画探索中,最卓有成效的成果之一。潘天寿的早期作品用色很少,偶尔论及用色,也是以对文人画的黑白探讨为主的。

对于色彩的重视,则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以《红叶独立图》为例,画面所见除黑、白之外,用色大约可归纳为红、青、绿、赭、黄5种。提亮画面,活跃氛围的两组山花,分别以洋红和白色分组进行。叶子的处理,以色调作别,分以青、绿、红分三组完成。画家早年常用的花青,变为了色重的石青,石青的不透明和亮度,使得画面更加单纯,植物的叶子先以墨线勾勒,干后,再分组以不同深浅的石青平涂。画面右侧的叶子以石绿调淡着色,用法大致与石青相同。红叶的处理大约类似,只是叶面更大,平涂的意味更加明显且布局在三处不同位置,更具点亮画面的装饰性效果及突出红叶这一主题。

本幅中,画家依然保留了早年常用的以淡雅的赭色渲染石块的手法,这是他塑造块面的重要手段,又有意识地留出空白,以免画死。这种对于色彩细致入微的考量和把控,一是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视觉装饰性,更重要的则是与其满幅的构图模式相匹配,从而在追求平面性效果的同时,避免了单薄感的产生,使画面增加了层次感与立体感。

与《雁荡山花图》、《灵岩涧一角》等潘天寿最具代表性的馆藏级经典名作一样,作为了解其成熟时期花鸟画艺术体貌的重要参照标本,《红叶独立图》舍去了文人画逸笔草草的随性,在反传统呼声此起彼伏的大环境下,最大限度的将传统养分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开拓出全新的花鸟画创作体系。作品的画面构图,色墨呼应,景物的主次、斜正、疏密、虚实、穿插等要素的考量均新颖大胆、严谨精道而自成法度,使之呈现出明显的设计感、秩序感以及超越时代的审美趣味。

虽无年款,但《红叶独立图》是潘天寿晚年1960年左右“大花鸟画”典型代表作。在画面上,画家巧妙地把几枝不同品种的花木作了互相搭配,而数片红叶穿插其间。自成一家的画家书法:“红叶独立图”“雷婆头峰寿者草”书法提拔与花草呼应,画面和谐而富有变化,用笔劲挺雄健,设色古雅清新,以小见大地表现了山花烂漫的优美景色。

中国画,自唐人物·山水·花鸟画分科后,经五代之徐(熙)黄(荃)二体之变,到宋徽宗(赵佶),工笔花鸟达到第一个高峰,明代陈淳(白阳)、徐渭(青藤)写意花鸟兴起,经历了三百年,达到第二个高峰,出现了八大山人。后派系林立,斗艳争妍,又经历了三百年,出现了第三个高峰——潘天寿。

其中,虽有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大家,但都是走青藤(徐渭)白阳(陈淳)的老路,而潘天寿奇才,风格颖突,无人可匹敌,领一代风骚。——《中国花鸟画发展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潘天寿代表作《红叶独立图》,重磅首现!

赞 (11)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