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彬《夯歌》- 二十世纪中国经典油画

油画《夯歌》,是王文彬的毕业创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在画《夯歌》之前,王文彬就有打夯这种劳动经历。主要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解放战争时期,如山东修黄河大堤,解放区土改后农民打夯盖房子、修水库。农民打夯时,一边打一边唱,唱得铿锵有力,令人难以忘怀。

王文彬《夯歌》

王文彬《夯歌》- 二十世纪中国经典油画

规格:105cm×320cm

创作年代:1957—1962年

收藏:中央美术学院

1947年毛主席提出“百花齐放”的方针,王文彬与同学去了沂蒙山区,看到一群妇女正在热情洋溢,高唱着民歌,边唱边打夯。他被打动了,兴奋地以民歌式的抒情画面立即画了《夯歌》的草图。他带着大量的写生素材和草图,回到中央美院。曾教过他那一班的董希文教授看了极为高兴,嘱他画成一幅大画。因当时的反右派斗争和“大跃进”,及接踵而来的三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使他无法挥笔。1960年他进入罗工柳画室,以饱满的激情,在一张三公尺长的画布上,以二十天的时间完成了《夯歌》,并作为他毕业的创作。

《夯歌》描写的是几个劳动妇女用一块夯石正在平整地面,表现出劳动的喜悦。几位唱着夯歌打夯的农家姑娘,被画家安放在视平线以上的位置,画面人物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大升腾的视觉效果。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姑娘们的衣服色彩被地面的暖色反光映衬得纯净而透明,明亮的轮廓光将她们青春的形体勾勒出优美的曲线,在大面积的天空和深色的远山衬托下更加光彩夺目。

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宽银幕式的构图使场面分外开阔,把视平线压低,把人物全部画在画面的上面2/3处,显得更加崇高,这是仰视角度的基本特点。而画家又别出心裁地把暗褐色的远山也压得低低的,全不超过姑娘的腰部,留出大片的、广阔的天空,这就更加映衬出这些姑娘们的高大。全画面中没有一根垂直线,也没有一根水平线,全是斜线,而且姑娘们的身体形成一种放射感,充满动感和活力,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富有装饰意味的色彩处理加强了这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勃勃生机。在色彩和技法上,运用外光,表现阳光灿烂的景象。

用勾线的方式把人物从背景中突现出来,逆光下人物身上的颜色受到地面暖色的反光,显得特别透明而丰富,加上持夯姑娘上衣的红色,使画面越发灿烂突出了女性轻盈美丽的身姿,让整个画面沉浸在愉快而热烈的劳动气氛中。该画冲破“苏化”灰色调的框框,对画面造型运用块面结合,带有夸张的线条,使线的运动节奏,溶于民歌式的高昂旋律中,色彩表现如阳光那样亮丽,展现出一派豪迈而又抒情的民族气韵。

1962年《夯歌》在新芽美展中展出、顿时引起美术界的注目,成为谈论的热点,但在“文革”中却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上结出的一个毒瓜”遭到彻底否定。1977年春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回顾性的全国美展,作品多是“文革”中遭受批判藉以平反的,《夯歌》受邀带着满身的破洞和伤痕参展,受到重视,被誉之为现实主义经典之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王文彬《夯歌》- 二十世纪中国经典油画

赞 (63)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