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纸本,墨色。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作于康熙三十年(1691),正是石涛北游京城期间,应当说是其画中精品。图前以其独特的隶书题写了“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九个字作引首。再看画卷:一小溪分隔两岸,石壁耸峙,群山巍峨。山间云雾飘渺,下有一水蜿蜒流淌。水上架小桥,两小艇载人垂钓其中。渐入深山,路道盘桓,峰峦起伏。山间林木茂密,村舍瓦屋掩映其间,有两人晤谈屋中。后渐开阔,水流潆洄,汇成大湖。湖畔孤岛,小桥连岸,坡岸有高士席地,水中有舟载客而来。显然这是人间的寻常生活,恬静平淡。作者以其难得的细笔,一层层勾、皴,再由淡而浓,反复擦、点,淡墨渲染。尤其是点,经由干、湿、浓、淡,反复叠加,至“密不透风”的程度。石涛善用点,是其一大特征。整幅画面显得苍莽凝重,深得元人意趣。尽管他在卷后自谓“不立一法,是吾宗也”,其实还是脱不开传统技法。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
石涛是一个对清以来的绘画史极具影响,而又极受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在画坛被摹古画派笼罩、画家的创新活力渐遭销蚀的时代,金鸡孤鸣,唱出了一片新天地。但同时,他矛盾、怪诞的性格——身为明宗室后裔,为逃生而出家,却又两次恭接清帝圣驾;既已出家为僧,却又媚走于权贵间,以求荣华;以“僧人”面世,却又无心研究佛典;写了《画语录》,标新立异,却又在晚年大加删改为《画谱》,将往日的锋芒一概抹去,复归守旧故道,这不能不让后人感觉迷惘。当然,石涛作为一个画家的创作及画论,在历史上应该有其地位,但是必须放在整个绘画史中去评议。不然,也就只有如同大画家张大千,从早年依赖石涛而成名,壮年后却又千方百计从石涛的模式中挣扎出来,一如他晚年题其早年仿石涛作品中自述的“今则惟恐不出”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欣赏
名人字画网
王时敏《松风叠嶂图》欣赏
郎世宁《八骏图》欣赏
刘松年《天女献花图》欣赏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欣赏
马和之《唐风图》欣赏
赵佶《瑞鹤图》欣赏
吴炳《出水芙蓉图》欣赏
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欣赏
傅抱石长卷《丽人行》,铭心经典再现!
林风眠丈二钜制《五美图》,堪称镇馆之宝!
刘海粟《黄山清凉顶》,馆级巅峰巨制
潘天寿指画《晴霞》, 四屏通景且首次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