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吉祥——徐悲鸿珍品《麻姑献寿》

麻姑献寿作为一个传统的吉祥主题,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画家都曾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麻姑献寿的故事源自道教传说,麻姑是传说中的仙女,因其长寿和善良而受到人们的敬仰。在传统中国画中,麻姑献寿通常象征着长寿和祝福,常用于祝寿的场合。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百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徐悲鸿仕女画《麻姑献寿》,以飨藏家。113×36cm。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徐悲鸿《麻姑献寿》

△徐悲鸿《麻姑献寿》局部-1

△徐悲鸿《麻姑献寿》局部-2

△徐悲鸿《麻姑献寿》局部-3

△徐悲鸿《麻姑献寿》局部-4

△徐悲鸿《麻姑献寿》局部-5

△徐悲鸿《麻姑献寿》局部-6

△徐悲鸿《麻姑献寿》局部-7

题识:悲鸿。钤印:徐(朱文)、东海王孙(白文)。

作为近现代美术教育和艺术大师,徐悲鸿(1894~1953)已然成为中国20世纪美术史的一个符号。其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本作虽无年款,笔墨风格判断应作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画家描绘麻姑恭敬状献出寿桃瞬间:表情温柔庄重,显出对进贡者的尊重和敬畏。麻姑身着襦裙,长裙垂坠飘逸,纤长的双手捧着巨大的仙桃,白色袖口自然下垂与垂地的裙摆相呼应,腕间翠绿的手镯与桃子尖部胭红形成对比。麻姑面部五官描绘真实立体,比例得当,不是中国画中传统的三白脸,而是遵循人体面部结构进行敷色,手部、发髻同样遵循这样的处理,体现着徐悲鸿尝试引入西方绘画的写实因素。麻姑上半身描绘多用细、短笔,衣纹转折方硬,这里又体现徐悲鸿延承着中国绘画所追求的书写之趣味。

此幅仕女图《麻姑献寿》有一种“落花人独立”的美感,他的国画人物画表现传神,手法简朴,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在徐悲鸿所塑造的古典世界里,人物形象都具有一种现代气质,仙佛鬼怪也都有人气,《仙姑献寿》作为里面的佼佼者,看上去较似传统程序的徐氏仕女画,实际上暗含了很多西式写实因素,是徐氏中国画改良的典型样式之一。此幅在勾描烘染自如,染而不浮,工而不板,线条刚劲挺拔,使人物的描绘达到形神兼备而又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气息。

徐悲鸿一生创作无数,然而流传于世的《献寿图》却不多,而寿桃题材则更为稀罕。此类作品多不以背景铺陈,仅有一麻姑手捧仙桃。而此作背景画面绘一株粗壮桃树及硕大蟠桃七枚,枝叶果相连,瑞果硕结,用意隽永,寄寓丰实长寿。作品中,徐悲鸿扎实的西画功底融进笔墨,中西合璧,桃枝墨笔塑造,极具笔致,叶片和桃子以灵动有致的笔法和温润妍雅的墨色为之,笔墨酣畅,线条清爽劲健。特别线条的粗细、浓淡、干湿上,都紧依枝叶果生长关系的转折,随所画部位而变化,不使用纯传统的皴法,而以大块墨色造型,并用表现力极强的线条勾勒,以传其神。

徐悲鸿画画尤其画人物,凭借的是他扎实的素描功底,故其所作无论结构还是细节都严谨准确,在现代画家中首屈一指。此画古装女子捧桃献寿,脸微仰,目光温存,妖兮娆兮,礼数恰到好处。在技法表现上,女子脸部的明暗处理,寿桃渐变的红晕,乃至衣装裙摆的勾线和敷色,既非传统中国画的工笔表现,也非文人水墨的写意传达,但两者兼而有之,亦西亦中画人物,徐悲鸿得心应手,可称佳赏。画面吉祥喜庆却毫无赖俗之气,雅丽美好又妙笔生花,为祝寿的绝佳珍罕之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喜庆吉祥——徐悲鸿珍品《麻姑献寿》

赞 (4)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