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篇钜制——李可染《无尽江山入画图》

李可染的《无尽江山入画图》堪称其艺术生涯中‌极具代表性、气象宏大‌的山水杰作,完美体现了其成熟期李家山水的独特风貌,是新中国山水画革新的一座里程碑。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百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李可染丈六钜制《无尽江山入画图》,以飨藏家。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李可染《无尽江山入画图》

△李可染《无尽江山入画图》局部-1

△李可染《无尽江山入画图》局部-2

△李可染《无尽江山入画图》局部-3

△李可染《无尽江山入画图》局部-4

△李可染《无尽江山入画图》局部-5

△李可染《无尽江山入画图》局部-6

△李可染《无尽江山入画图》局部-7

题识:无尽江山入画图。 壬戌(1982年)大寒可染于北京师牛堂。钤印:可染、可贵者胆。

李可染 (1907~1989),原名李永顺,自号白发学童,室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先后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李可染歌颂祖国江山之美的《无尽江山入画图》创作于一九八二年,此时他的艺术已臻化境,个人风格完全成熟。尺幅本身就营造出鸿篇巨制的磅礴气势,适合表现“无尽江山”的辽阔主题。本作品创作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文化艺术领域重新焕发生机。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革新,打破传统程式,拥抱真实河山,注入时代精神,是“为祖国河山立传”理念的巅峰实践之一。《无尽江山》正是这一理念的宏伟壮丽的视觉宣言。

《无尽江山入画图》具有李家山水的精髓。画面展现出祖国山河的‌壮阔、雄强与深厚‌。山体巍峨耸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崇高的审美感受,体现了李可染追求的“大、重、拙、厚”的美学品格。李可染运用层层积墨、泼墨、焦墨,将山体渲染得‌极其深邃、厚重、浓郁‌,仿佛能够吸收一切光线,展现出山岳的体量感和地质的坚实感。然而,正是在这黑到极致的背景上,先生巧妙地在山顶、云海、瀑布、房舍、溪流处‌留白或施以亮色,形成强烈的光感效果。这种逆光山水的处理,如同舞台追光,使画面在沉雄中透出‌神采奕奕、光辉灿烂‌的效果,极具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笔墨沉厚有力,线条如“屋漏痕”、“折钗股”,具有篆籀金石般的力度;皴擦点染皆重而不滞,浑厚华滋。

空间的处理极具匠心。画面采用深远法引导视线深入画面幽谷,同时结合高远法展现山体的巍峨耸立。通过山体的前后错落、云雾的穿插掩映、亮色路径(如瀑布、房舍)的引导,巧妙地营造出‌深邃、幽远、可游可居的空间层次‌。核心主题是表达对中华大地无尽江山的无比热爱和深情礼赞。画中饱含着画家对祖国山河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赤子之情‌。

李可染一生坚持对景写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画中的山石树木、屋舍瀑布,虽非实指某地,但都源于他对真山真水的深刻观察和感受,是对大自然磅礴气势和内在精神的高度概括和艺术升华,是“胸中丘壑”。标题“无尽江山入画图”点明主题,书法雄健凝重,与画风高度统一,且充满诗意和哲理。它既指画家将辽阔无边的壮丽山河浓缩于画纸之中的高超技艺;更深层次上,象征着艺术家心中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眷恋和永恒歌颂,以及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升华过程。

《无尽江山入画图》整体意境雄浑博大,气象万千,充满阳刚之气和永恒感,给人以崇高的精神激励和深沉的美感享受,超越了传统文人山水画的萧疏淡远,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面貌。‌新中国山水画革新的典范:‌它是李可染突破传统、融合中西(吸收西方绘画的光影、构成)、扎根生活创作理念的最成功实践之一,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化转型树立了标杆。‌李家山水的扛鼎之作:‌它集中体现了李可染成熟的个人风格和艺术成就,是其艺术体系中公认的代表性巨作。文化象征:‌作品因其强烈的民族气派、时代精神和艺术高度,被视为展现中华大地雄浑气魄和新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艺术符号之一。

《无尽江山入画图》绝非普通的风景描绘,它是李可染以毕生功力,饱含赤子深情,用如椽巨笔奏响的一曲‌祖国壮丽山河的雄浑颂歌‌。它以“黑、满、重、亮”的惊世笔墨语言,构建了一个气象万千、沉雄博大、光明灿烂的山水世界,完美诠释了“为祖国河山立传”的艺术理想。这幅鸿篇巨制不仅代表着李可染个人艺术的巅峰,更是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其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都无比深远。观赏此画,如同直面中华大地的脊梁,感受到的是无尽江山的永恒力量和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它确是当之无愧的“鸿篇钜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鸿篇钜制——李可染《无尽江山入画图》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