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宾虹(1865~1955)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最后一位古典的现代山水画家,他是传统的总结和延续,又开启一代新风格、新面貌,将中国文人画推向了一个新高峰,成为一代宗师。在我们的印象中,黄宾虹的作品以青绿设色作为画面主要色彩的,可以说是极为少见的。浙江绍兴会稽山一带山水,秀丽天成,历代文人墨客多钟情于此,屡屡描绘其景。黄宾虹亦不例外。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百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黄宾虹丈二巨制《镜湖山景图》,以飨藏家。145×356cm。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黄宾虹《镜湖山景图》145×356cm
△黄宾虹《镜湖山景图》局部-1
△黄宾虹《镜湖山景图》局部-2
△黄宾虹《镜湖山景图》局部-3
△黄宾虹《镜湖山景图》局部-4
△黄宾虹《镜湖山景图》局部-5
△黄宾虹《镜湖山景图》局部-6
△黄宾虹《镜湖山景图》中的钤印
【题识】镜湖一名长湖,王逸少云山阴道上行在镜中。此写湖上山小景一角,宾虹。钤印:宾虹之印、黄山山中人
他一生的面目也最多,而成功也最晚。六十左右的作品尚未成熟,直至七十、八十、九十,方始登峰造极。我认为在综合前人方面,石涛以后,宾翁一人而已。——傅雷。
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开派巨匠,我国杰出的山水画大师,「千古以来第一的用墨大师。」由于其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其90岁寿辰时,国家授予其「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是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之一。有「再举新安画派大旗,终成一代宗师」之誉。
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几十年来,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黄宾虹的山水画创造,早已超出中国画一般意义上的画理与画法,以及笔墨本身所蕴含着的价值内涵。他那奇拙苍润、浑厚华滋,混沌里绽出光芒,反其道而行之又合乎道的艺术,是一种常人无法达到的生命哲学与人生极致的艺术境界。说到底,黄宾虹是一位笔墨功力型兼文人学者型的一代大家。
黄宾虹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其山水画的成就得益于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研究以及他「读万卷书」的学识,「行万里路」的艺术实践。黄宾虹说:「治俗之道,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广,俗病可除也。」黄宾虹也是早学晩熟的山水画大家。50岁之前,他临古求法,由明入手,直追北宋,打下了深厚的笔墨基础。50至75岁之间,师法造化,遍历名山大川。75岁以后,山水画呈现出另一新貌,尤其是在80岁以后,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
该巨制《镜湖山景图》正是宾老晚年笔墨臻于化境之作,彻底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藩篱,开创了自己的山水面貌。他把胸中丘壑与积淀数十年的笔墨工夫融为一体,泼墨、积墨、宿墨、破墨互用,苍老生辣,山川奥境奇辟,面邈幽深,而自有一种点染自然、风骨超迈之致。作为典型的宾老晚年的面目,该幅画体现出画家对章法上开合虚白的妙用。山顶上方的巧妙留白、山间的烟云,林密处的斑驳光感,使整体画面通透而灵动,达到「实中求虚,虚中求气,节节有呼吸」的境界。构图上疏密有致,虚实相应,近景屋舍、树木、平坡,以淡墨和石绿、赭石点染;中景山石树木,以积墨与渍墨法层层点染,整幅画在墨破色与色破墨间浑然一体,和谐统一。
用色方面,唐宋青绿山水经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以文人写意画体制将其转换为写意语汇后,和原来青绿画法有了很大不同,从以赭石打底再着石色,向以墨打底、墨色相融转化,成为写意青绿画法,是一种在青绿中求墨色、在墨色中求「五彩」的新画法,主要是求得石青、石绿和墨色的对比和浑融,给笔墨增加一分雅丽之气。在此幅中,我们看到在许多淡墨处,青绿色和墨色浑合一气,墨淡而厚,色轻而重,层次多变,耐人品味。此《镜湖山景图》将赭石、石青、石绿点染于水墨之中,墨与色相融相衬,秀润天成。
现代画家中擅长青绿山水技法的不在少数,像黄宾虹、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等都是画青绿山水的高手,并在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黄宾虹的青绿山水画作一般在晚年出现较多,其浑厚华滋、平淡天真、苍茫浑厚的画风,结合青绿山水的鲜泽灵动,层次分明,别有一番情趣。整幅用笔放纵自如,积墨深厚,设色清雅,深得浑厚华滋之妙,实为先生青绿山水之精品也。
此《镜湖山景图》宾翁曾作过小幅,此幅乃丈二巨制,实难得。本幅是黄宾虹先生对自己传统山水画研究和创作的一次理论性总结。既可从中一窥黄宾虹的艺术面貌,也可以看出黄宾虹对于墨法的运用已经进入化境,墨法更加丰富多变,画面反而呈现出清淡之意,这是黄宾虹晚年佳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此作所绘为记游山水题材,表现的即是高人逸士寄情绘事之文化积淀深厚的浙江绍兴镜湖会稽山一带景色。镜湖即鉴湖,在浙江省绍兴城西南,古人有「鉴湖八百里」之誉,可想见鉴湖当年之广阔。书圣王羲之曾发出「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感慨, 可见湖水清澈,水质极佳。画中景色瑰丽奇异,亦正如王献之所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从画风上看,黄宾虹此作「黑、密、厚、重」,显然是其风格晚期的作品。从墨法上看,此作运用积墨法,层层积染,自淡增浓,墨中有墨, 墨不碍墨,层次丰富,墨华鲜美;从笔法上看,此作墨中有笔,以中锋为主,多为老辣的篆籀用笔,于繁密处尤见功夫,笔上有笔,笔不碍笔,繁而不乱;更值得一提的是,此作局部运用「点彩法」,以色点配合墨点,去点树叶,点树干,尤其以朱砂点树叶的做法,为本作增色不少,给人以「依稀万木荣」之感。从章法上看,该作取全景式构图,平远、深远、高远俱全。选择湖边山景一角,巧妙布白,使人感觉到水的存在, 显然是喻水法。另外,几处主峰的黑密厚重,突出了绿色的鲜亮,亦会显得下部留白的亮疏薄轻,湖水之清澈如镜也得到最佳诠释。
本幅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特殊的构图方式,一改黄宾虹常画的满山满水,此幅作品中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恰当的留白,所表现出的山岚云雾,最是值得称道。黄宾虹山水画中,于用墨之外,用色特别是绿色最为突出,从此藏品中可见一斑。此丈二巨制《镜湖山景图》将水墨山水画和青绿山水画的元素进行完美的糅合,色彩和水墨相互交织,碰撞出更为出彩的艺术效果。
今有幸首度释出黄宾虹水墨丹青合体之馆级巨制,即在水墨之中混入青绿山水的画法,画面意境清远幽深,却不乏厚重苍茫,展现出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神韵,艺术境界已臻化境。《镜湖山景图》是黄宾虹艺术生涯中罕见的极为难得的重要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如此巨献,今首次震撼登场,必将成为最受瞩目的馆级重磅藏品之一!
会稽山水之美流转四千余载,余韵犹存至今。《镜湖山景图》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是黄宾虹是阅尽千帆后,内心最终抵达的理想归宿。顾恺之说会稽山水之状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葱笼其上,若云兴霞蔚。此画正是对此境界及「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绝妙写照,堪为山阴道上,思接千古之作。
过去都看不懂黄宾虹的画,现在都说黄宾虹的画好,黄宾虹的画好在什么地方?笼统的总结起来可以这样讲:第一,他对传统山水画笔墨语言所作的考察和研究在画史上空前,是集中国传统山水画精华之大成者。第二,他的作品已经走到传统山水画模式的边缘,并开始了突破,其抽象风格已经和现代艺术倾向接近。自黄宾虹之后,不管是李派山水或是别的什么派的山水,其实都有黄宾虹的影子,他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一代宗师。
中国山水画三百年来,黄宾虹一人而已。三百年后,黄宾虹的地位会更高——李可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黄宾虹馆级巨献《镜湖山景图》,震撼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