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精品展

最近中国美术界有一件盛事,那就是中央美术学院迎来百年校庆。与此同时,一场大展也拉开了帷幕。

正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的“与时代同行——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精品展”,不仅勾连出这样一幅恢宏画卷,还几乎囊括了近现代中国所有艺术大咖,从李毅士、吴法鼎、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到张大千李可染、董希文、靳尚谊、詹建俊,无一不是在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艺术家。《怒吼吧中国》《开国大典》《天安门前》《青年女歌手》……当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画作同置一处,就如同串联起一幅视觉版的20世纪中国历史。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接受媒体专访

在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看来,中央美院的历史正是由无数个故事和无数先生的人生组合而成,他们是一长串熠熠生辉的名字——齐白石、徐悲鸿、常书鸿、黄宾虹、陈师曾、林风眠、蒋兆和、庞薰琹、闻一多、朱光潜、江丰、胡一川、古元、王式廓、王朝闻、罗工柳、彦涵、吴作人、董希文、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滑田友、刘开渠、张仃等,而这次展出的作品正是这些艺术人生的最佳诠释。

△ 齐白石《松鹰》150×63cm 1935 纸本水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黄宾虹,《山水》(立轴 ),196×47cm,近代,墨笔设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这批作品是从北平艺专时期,到延安鲁艺时期,再到新中国成立等各个时期最重要的师生代表作。国内美术史家一般将央美的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开创初期(1918-1937)

1918年,中央美院前身——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诞生,首任校长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美术教育理念,校园里汇聚了包括闻一多、林风眠、齐白石、李苦禅等一大批在中国美术史上熠熠生辉的艺术大师。

自1918年建校至1950年成立中央美术学院期间,北平艺专对于中国现代美术史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很久以来,北平艺专的历史以及功绩和影响至今都模糊不清。主办方希望人们从具体展品里读出前辈先生在从“油画”到“中国油画”,以及国画变革方面的努力。

在王春辰看来,当年通过引入西画这个外来画种,一改中国旧时“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了现代美术教育的新纪元。据他介绍,当时新旧两派争论激烈,评价标准以写实为先进、写意为落后。好在很快回到正轨,画界提出绘画创新不能以表面形式的“新”“旧”来衡量,创新应当是“意新”。

△ 李毅士 《陈师曾像》130×70cm 1920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郑锦《玉兰孔雀》167x72cm 1920 绢本工笔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张安治 《群力》129.5×222.5cm 1936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吴法鼎 《旗装女人像》 94×63cm 布面油彩 20世纪20年代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二)抗战时期(1937-1949)

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还有一部分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艺术教育机构——1938年创办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鲁艺的师生们在黄土高原“一手拿枪支,一手拿画笔”,形成了艺术精神与生活现实相结合、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传统。

抗战爆发后,大众美术兴起,中西之争淡化,中国画革新的论争从内容到性质有了明显的变化,“画什么”而不是“怎样画”成了第一位的问题。从冯法祀等老一代先驱潜心学习西画,到革命年代木刻版画彰显民族士气,这部分展出的经典作品包括北平艺专时期李宗津的《平民食堂》,延安鲁艺时期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等。

△ 李宗津《平民食堂》,63×80cm,1947,布面油彩,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王式廓 《改造二流子》 17x26cm 1947 套色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若论及绘画领域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以及对中国画在海外的推广,张大千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大家之一。20世纪没有谁能像他那样把传统绘画作出高古绝妙。

△ 张大千 《峨嵋金顶》 81×161cm 1945 纸本水墨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怒吼吧,中国》作于30年代全民族反帝救亡热潮中。这件作品采用象征手法,以一个被紧紧捆绑、双眼被蒙蔽的痛苦而屈辱的男人躯体,预示一个民族终要起而怒吼和抗争的忍无可忍的选择。

△ 李桦 《怒吼吧中国》 27.5×18.7cm 1938 木版单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李桦 《怒潮一》 27×19cm 1947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本

△ 李桦 《怒潮二》 27×19cm 1947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本

△ 宗其香 《嘉陵江上》 112×199cm 1947 水墨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林风眠《女半身像》37×41cm 1940年代 水墨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50-1976)

相对于民国时期的北平艺专,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央美院所触摸的传统对象已不同于过往。过去艺专学生学习民族艺术传统主要表现为临习卷轴画为载体的文人绘画传统,而新兴的中央美院更乐于走出校园到广阔的劳动人民当中去。

在王春辰看来,这一时期的画家王文彬的《夯歌》便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不过它也是命运多舛,“文革”期间曾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上结出的一个毒瓜”,遭到彻底否定,直到1977年全国美展,才重新被誉为现实主义经典之作。

△ 王文彬《夯歌》156×320cm 1962年 布面油彩

△ 陈开民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99 x200cm 1963 绢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开国大典》 董希文 布面油彩 230 x400cm 1952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四)改革开放

这一时期作品可以概括为“青春记忆与自我觉醒”,涵盖了陈丹青、杨飞云、伍必端等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视角,少数民族题材和历史故事的描绘凸显出青年对时代的思考。

△ 杨松林 《毕业答辩》 150 x 175 1984年 布面油彩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靳尚谊 《青年女歌手》 54×74cm 1984年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 靳尚谊 《晚年黄宾虹》 115×99 1996年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李可染《满目青山夕照明》198×59cm,1983,水墨设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杨力舟、王迎春 黄河三联画之一《黄河愤》220×120,1973、1980,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 陈丹青 洗发女 1980年 布面油彩 54×68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据了解,中央美术学院一直有收藏青年艺术家在校学习期间及其毕业创作作品的传统,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央美院针对历届在校生的优秀作品及毕业创作作品的收藏共计700余件,此次展出不少作品即出自其中。

展览名称:与时代同行——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精品展

展览时间:至4月25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展厅

以上内容《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精品展》由名人字画网整理发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精品展

赞 (1)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