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新中国成立之后,美术与政治的关联度远远高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这也是该时期中国美术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上世纪60年代,陆俨少(1909~1993)时常参加由上海中国画院和浙江美术学院组织的到浙江、安徽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写生,为了适应新形势,创作了大量的新题材作品。下面从本人藏品中精选呈献陆俨少1964年作《学习大寨精神》。8尺。设色纸本立轴。手机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陆俨少《学习大寨精神》
【题识】淳安里商公社鱼泉大队学习大寨精神,劈山移涧,与滩争田,五年之内可得良田一百五十亩。粮食非但完全能够自给,且有剩余。一九六四年十二月,旅浙归来写,陆俨少并记。【钤印】陆俨少印、穆如
△陆俨少《学习大寨精神》局部 – 1
△陆俨少《学习大寨精神》局部 – 2
△陆俨少《学习大寨精神》局部 – 3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乡,地处太行山麓。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使大寨成为自力更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样板,此后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此运动持续至七十年代末。在此期间,出现了大量与大寨相关的美术作品,陆俨少《学习大寨精神》显然为此中精品。浙江省淳安县是一处革命根据地,在地理环境上岛屿很多,所以当地的居民「劈山移涧,与滩争田」,期望「五年之内可得良田一百五十亩。粮食非但完全能够自给,且有剩余」。
此图作于1964年,时画家56岁,刚从浙江写生归来,路途上在浙江西部淳安县看到了里商公社鱼泉大队学大寨的劳动场景,于是以此图记之,这是一幅极富时代特色和政治色彩的作品。在今天看来,这个时代的人们怀有的那种狂热感情是令人震惊的,这是一段不能被忘记的历史,此作便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缩影,那种狂热精神的艺术见证。观看此画,一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土气息迎面而来,时空仿若倒流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令人犹如亲历那个生机勃勃、如火如荼的红色时代。
画面采用空中俯瞰式的开放布局,左侧山峦仅露出山脚,沿着滩涂形成S形的走向,右侧开阔的滩涂上,芦苇丛正在燃烧,造成滚滚浓烟,浓烟及小路之画法已可见留白法之端倪。大批劳作的农民被虚化,山水仍旧为画面主体。远处村落的白墙黑瓦和红色的枫林丰富了画面色彩,亦与左侧的山峦形成冷暖色调的对比。整幅景象大气开阔,笔法苍润浑厚,显示陆俨少的山水画风格已经由早年的缜密娟丽转变为豪放简括,其典型的陆家山水之法也逐渐成型。
《学习大寨精神》是陆俨少对自然和生活深入体察,通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实践,将国画技法与时代气息完美地结合,最后达到前无古人的突破和贡献。彰显出积极向上、气势磅礴、大气凛然的风貌,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充分反映中华民族积极向上、奋发不止的精神。观看此作,那奋发图强的建设热潮升华出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向着壮美山河所指向的更高、更远、更辽阔、更崇高的境界升腾。
目前为止,《学习大寨精神》仅发现有两件作品存世。另一幅已上拍,早在2010年12月于北京以1568万的高价成交。陆俨少把精湛的山水画技巧与新生活的政治主题结合起来创作了这幅作品,从而使这幅作品具有特别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无论是题材的独特,绘画水平的高超 ,本幅藏品都可称得上是陆氏的铭心绝品,是收藏和研究陆俨少作品时不能不提及的重要作品。识者当宝之珍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陆俨少作品《学习大寨精神》,极富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