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代表作《万山红遍》

《万山红遍》创作背景

“红色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上世纪“文革”的政治氛围,虽限制了很多画家的创作空间,但是也成就了相当一批山水画家对“红色”的别样情怀。而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极具代表性,也是其山水画的成名作,奠定了李可染在“红色山水画”的地位。

《万山红遍》的诞生,有着特殊而深刻的时代烙印。1954年,李可染、张仃和罗铭克服重重阻力,赴江南写生,由此拉开了中国新山水画变革的序幕。此后,以赵望云、石鲁、傅抱石、钱松嵒等为代表的长安画派、新金陵画派等也开始走向真山真水,描绘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山川新貌,描绘新时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与此同时,毛泽东诗词逐渐成为中国画坛极为重要的创作主题,各家各派纷纷投入创作,以展现其诗词中的山水意境。1960年结束多年写生、重新回归画室创作的可染先生,也自然而然地开始涉足这一题材。《万山红遍》7幅

▲《万山红遍》

毛泽东诗词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其中的意境又甚为广阔,在革命主题风行艺坛的年代里,是山水画家们乐于表现的主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五十年代开始,尽管中国画坛掀起了描绘毛泽东词意的热潮,但极少有画家敢于尝试“万山红遍”这一题材。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更莫提“红遍”了。这两大创作难点,令当时的画家普遍将其视为畏途,无从落笔。

面对这种情况,李可染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再者,从1961年开始,李可染获特许夏天寓居北戴河,冬天南下广东从化温泉,一连三年都在中央高层领导专属的疗养胜地潜心创作,其待遇之优在当时全国的画家中可谓绝无仅有。另一方面,为描绘“红遍”,朱砂自是必不可少,而李可染素以挑剔纸、墨等作画材料闻名,普通朱砂当然也难入其法眼。然而颇为凑巧的是,1961-62年间,可染先生偶然得到了故宫流出的半斤乾隆朱砂。至此,创作“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可谓万事俱备了。

《万山红遍》欣赏

从1962年至1964年李可染共创作了7幅《万山红遍》。其中三幅现分别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国画院和荣宝斋;一幅为可染先生家属收藏;另有三幅被海内外藏家珍藏。

1、首次创作此题材是1962年在广东从化,款识题于画的右上角,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二年秋可染作于从化翠溪宾舍”,此作原为画家家属所藏,1999年为“李可染基金会”筹资,委托中国嘉德拍卖,以407万元被台湾藏家林百里竞得。

2、第二幅创作于1963年,仍是在广东从化,款识题于画的右上角,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三年可染于从化”, 李可染把它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现藏中国美术馆。

3、1964年,在北京西山八大处,李可染创作两小两大共四幅《万山红遍》。

4、1964年应荣宝斋之邀,李可染为15周年国庆再作一幅。

▲ 1999年中国嘉德407万元拍出 私人收藏

▲ 2000年北京荣宝501.6万元拍出 私人收藏

▲ 北京画院藏《万山红遍》

▲ 北京荣宝斋藏《万山红遍》

▲ 家属收藏《万山红遍》

▲ 私人收藏《万山红遍》 1964年作

▲ 中国美术馆收藏《万山红遍》

《万山红遍》拍卖纪录

1999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李可染的《万山红遍》(2.8平尺)一举夺魁,成交价高达407万元,创造了当时李可染作品拍卖的最高价位,也创造了中国画单平尺最高价位,顿时震动了整个书画界及拍卖市场。

同为这一系列,2000年,在北京荣宝拍卖会上,另一件《万山红遍》(3.1平尺),在多位买家的激烈竞投下,价格一路飙升,最后在501.6万元的价位上一锤定音,使李可染作品的拍卖价和中国画单平尺价又创新高。

李可染 《万山红遍》,1964年,作 131×84cm,北京保利2012年春拍,成交价:RMB 2.9325亿。

2015年11月,李可染先生创作的《万山红遍》(与上文拍卖501.6万元的为同一作品) 以5800万元起拍,经多位买家数十轮的竞夺,最终1.84亿元成交。 40多年前,荣宝斋花了80元把这幅约3.1平尺的《万山红遍》收入囊中。

到底《万山红遍》有多少幅?名人字画网将来会为你解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李可染代表作《万山红遍》

赞 (3)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