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1909~1993) ,名砥,字俨少,以字行,改字宛若,上海嘉定人。从冯超然习国画。为一代艺术大师。工诗文,善书法,尤精山水,间作花卉、人物,也多妙笔。陆俨少成就最高的是山水。山水之余,他也画花鸟,而且画得最多的是梅花。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百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陆俨少花鸟画册页精品《梅石图》八开,以飨藏家。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陆俨少《梅石图》册页
读陆俨少的画,常给人一种清新隽永、古拙奇峭的感觉。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自有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意气,近视远看均有一番别具一格且引人入胜的景象。尤其是那独创的风貌,神奇的笔墨,灵变的意韵,散发着文人气息的高品位的艺术,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
此册八开,无年款。用笔老辣浑厚,为晚年笔墨圆熟时期的作品。笔墨简练概括,风格自然天成,气象宏大;咫尺之间写梅开万里,山石耸立,笔墨飞动。
陆俨少创作梅花题材作品的时间要晚于山水画许多,从艺术格调乃至于技法细节上分析,他的梅花作品略有早晚不同时期的区别,但有一点似乎是恒久不变是:每一幅作品都会有一二块石头与梅花树相配入画,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山石层层叠进,梅花扶摇而上。观看此幅作品可见,陆俨少的梅花作品吸收了许多传统文人画的精华,尤其是明代陈老莲、清代石涛为其借鉴较多,并在此基础上融人他自己的创造。
梅枝以篆籀笔法写出,苍劲老辣;石纹则融合斧劈皴与折带皴,方折中见圆润,形成以线立骨的独特语言。在梅花树干造型上,他取法陈老莲,但用笔又有些不同,陈老莲只用中锋,他则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来勾画,旨在让线条更富有变化,实际效果也比陈老莲的厚重。陆俨少的花瓣源自石涛,不同的是,石涛通常作两笔双勾表示一瓣梅花,他则一笔画成。他画花衣亦不同于前人,一朵花只着一点,画法概括凝练。敷色简捷清雅,有的纯以墨色渲染,有的以传统方法制造,用浅原色轻罩一遍,或用淡赭石色平涂枝干;淡花青色烘托花瓣,曙红色点在已用浓墨勾好的花蕊正中部位。
观画亦可得知,陆俨少笔墨的最大看点就在于线条的变幻无穷,以方折线勾勒山石形态,以圆弧线勾画梅花主干,对枝干的描绘则用笔繁细,但笔墨相随,毫不混淆。这种绝妙的用线方法,形成了他画面极富生气的动态之势,使他的画面整个儿地鲜活起来,呈现出一种特殊审美意念上的动态之美。
陆俨少先生作品里的梅花,清奇孤傲,摆脱了繁琐复杂的构图,没用太多的技巧,用色也并不艳丽醒目,自然流畅的笔法,将整个画面表现得明亮清透,意境清幽,回味悠长。充分展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构思,与驾驭笔墨,以及色彩运用的应变能力。
陆俨少曾自谓“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梅石图》正是这种学养的外化。相比潘天寿梅石的霸悍、吴昌硕梅石的浑厚,陆氏以险中求稳的构成和写心的笔墨,在二十世纪花鸟画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个人印记。陆俨少的梅花,没有技巧的穿插,只是像一个修养道行很高的智者,娓娓自语着,不着一点俗尘。没有做作,也没有剑拔弩张的冲突,他的用笔,以书法功力,徐徐写出,不温不火。此类画中少有鲜艳刺目的着色,不过一点赭石,一点花青,把个画面收拾得纤尘不染。通观全册,画家笔下的梅花,豪爽、奔放,又有阳刚豁达之美,抒发了陆老对于梅花高洁与坚毅的咏叹,极具人文精神。诚属陆俨少梅花作品中之精品。
画中梅花“凌寒独开”喻文人孤高,奇石“坚贞不移”表士人风骨,二者并置是陆俨少对传统士大夫精神的致敬。留白处的“无画之画”契合道家“虚室生白”思想,传递空静中的生命张力。陆氏在特殊年代常画梅明志,此作或隐含艺术家对逆境中超脱的追求。此作以简驭繁,将梅花之香转化为视觉的笔墨韵律,亦可隐喻先生品格与才情的芬芳远播,堪称文人画“以形写神”的典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梅香四溢——陆俨少《梅石图》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