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意浓——八大山人极品《花鸟册》

八大山人(约1626—1705),本名朱耷,是明末清初中国画坛上最具个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作为明朝宗室(宁王朱权九世孙)后裔,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形成了他‌孤傲、冷峻、简逸、充满象征意味‌的独特艺术风格。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十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八大山人极品佳构《水墨花鸟册》六开,以飨藏家。25×21×6cm。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八大山人《水墨花鸟册》

△八大山人《水墨花鸟册》之一

△八大山人《水墨花鸟册》之二

△八大山人《水墨花鸟册》之三

△八大山人《水墨花鸟册》之四

△八大山人《水墨花鸟册》之五

△八大山人《水墨花鸟册》之六

题识:1.八大山人写。钤印:朱文无框屐形印、不买山。2.八大山人。钤印:朱文无框屐形印、不买山。3.八大山人写。钤印:朱文无框屐形印、画渚。4.八大山人。钤印:朱文屐形印、在芙。5.八大山人。钤印:朱文无框屐形印、遥属。6.八大山人。钤印:朱文无框屐形印。

鉴藏印:少唐心赏、虚怀斋珍藏印、虚斋审定(各六次)。

本品为清代著名藏书家孔广陶、民国收藏家庞元济、新加坡藏家沈怀祖旧藏。 此幅未注年份,但笔墨呈现出八大晚岁独有的风格。而落款“八大山人写”则是另一左证,据考,八大晚岁约1695年前款题为“八大山人画”,1695年后改成“八大山人写”,故此推断此册为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锋运笔,笔势浑圆,有从老辣之中归真返璞之势。

孔广陶 (1832~1890),清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字鸿昌,号少唐,广东南海人,为孔子第七十代孙。其父孔继勋以盐业致富,家族财力雄厚,支撑其建立“岳雪楼”与“三十三万卷书堂”,收藏古籍、书画、金石,尤以清殿本和宋元书画著称。他与康有为(万木草堂)、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并称“广东四大藏书家”,在晚清鉴藏界影响深远‌。“少唐心赏”是‌孔广陶的核心鉴藏印之一。

庞元济 (1864~1949),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南浔人。早年好字画碑帖,常临摹乾隆、嘉庆时名人字画,后从事字画买卖。“虚斋审定”是中国近现代‌顶级书画收藏家兼实业家庞元济的核心鉴定印章之一。庞元济被誉为“‌民国收藏半壁江山‌”和“‌近现代书画收藏界泰斗‌”,其斋号名为“‌虚斋‌”。

虚怀斋主人沈怀祖,新加坡书画收藏家。祖籍福建莆田。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专注收藏中国近现代书画,尤以陆俨少作品为核心,被誉为“海外陆俨少书画第一大藏家”‌。藏品亦包括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等名家之作,形成跨越明清(如文徵明、八大山人等)至近现代的完整收藏脉络‌。沈怀祖的虚怀斋体系以‌陆俨少专题为锚点‌,辐射明清至近现代名家,通过学术梳理与市场运作,成为海外中国书画收藏的标杆。

注:虚怀斋主人沈怀祖亦可能是清末民初一文人。1936版《南浔镇志稿》中提及:“沈怀祖,字念劬,室虚怀斋,工兰竹” 。上海图书馆藏《庞元济日记》手稿1923年四月条载:“初九,沈念劬携虚怀斋藏《石涛浅绛山水》来示,与余虚斋所藏册页可称双璧,议合作刊印未果。” 证实二人有书画鉴藏交往,沈怀祖字“念劬”与此前《南浔镇志稿》记载吻合。

朱耷是把中国文人画推到极致的划时代的卓然大家,其独特的艺术造诣,不仅影响扬州八怪,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等更对其思想及艺术顶礼膜拜。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深受林良、陈淳、徐谓等大家的影响,他的作品特别强调缘物寄情,因而个性极为鲜明。这种种孤僻、冷漠、悲愤、反常、怪异的特征,当然是他奇特艺术风格的具体化。而这种表象下折射出来的,正是画家一种有别于常人的人格心理。读八大的画,一股孤冷清寂的气息扑面而来。八大山人以大笔水墨写意着称,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笔墨简炼而又大气磅礴。他受徐渭影响,以简洁孤冷的画风,而自成一代宗师。其绘画艺术特点大致说来是以形写情,变形取神;着墨简淡,运笔奔放;简淡之至,增一笔太多,减一笔不足,此等境界,唯出八大手腕。由此形成了疏朗的布局,孤冷的意境,而其形式和技法又是他的真情实感的最恰当表现。

朱耷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水墨写意花鸟。特点是以极简省的笔墨,写一二叶芭蕉,或一枝枯荷,一截古松,意境荒凉凄寂;画鸟则多为栖身独木、怪石之八哥类孤禽,造型夸张,表情冷峻,或独足而立,或白眼向人。凡此均为画家精神状态的写照。透过怪诞、阴冷的画面,表现的是深沉的亡国之痛,是对新统治者、新秩序的仇恨和蔑视。正如画家自己在一首题画诗中所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枒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本六开册页系八大山人晚年所作,上述特点在此也得到充分体现。从这些斗方中,我们看到了呈突兀断裂状的残枝、闭目无言的雉鸡、白眼向天的孤鸟、也看到了无根的玉兰花、看似粗拙实则暗含笔墨韵律的怪石,还有孤芳自赏的荷花,都饱含强烈的情感,带有不可明言的寓意。似乎更是一种自喻,让人联想到他的出家避世、他的孤傲不羁。这一切皆是他艺术中最具象征性和辨识度的意象,凝聚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刻的精神世界。

八大山人的笔墨恣纵,不拘成法,在雄健简约中体现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他以这种独特的风格把写意花鸟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弘扬的是宋元以来的中国文人画传统。石恪、梁楷、牧溪的减笔画法,元人水墨,青藤白阳的大写意,乃至明林良、吕纪、吴门四家、浙派和董其昌的笔法特征,都可以在八大的作品中找到痕迹。艺术创作上的超脱与自由,是不易达到的一种境界。孤傲的个性,怪僻的行径,强烈的愤世嫉俗色彩与他那令人惊心骇目的画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正是他的独特性所在。八大山人常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符号化的笔墨语汇,创造出一系列令人过目不忘的形象。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以极简笔墨承载深刻意蕴,寥寥数笔勾勒物象神韵,白眼孤禽、残荷怪石皆成精神符号,堪称中国写意绘画“以少胜多”的巅峰。这一成语精准概括其“墨点无多泪点多”的艺术内核——形式至简,而家国之痛、孤傲风骨尽在其中。总之,本作不仅是世间公认的八大山人晚年画貌的标准件,达到“减一笔则寡,增一笔则繁”的至高境界,也是八大山人一生中最经典、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堪称中国写意花鸟的巅峰,今有幸首度释出,识者当宝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笔简意浓——八大山人极品《花鸟册》

赞 (2)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