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黄公望 (1269~1354),本名陆坚,世居江苏常熟,后嗣于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黄,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黄氏曾受赵孟頫影响,上师董源、巨然等诸名家,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被推为元四大家之冠,晚年以《富春山居图》闻名于史。下面从庋藏多年其数十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黄公望《枯木高逸图》,以飨藏家。100×44cm。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黄公望《枯木高逸图》

△黄公望《枯木高逸图》局部-1

△黄公望《枯木高逸图》局部-2

△黄公望《枯木高逸图》局部-3

△黄公望《枯木高逸图》局部-4

△黄公望《枯木高逸图》局部-5

△黄公望《枯木高逸图》局部-6

△黄公望《枯木高逸图》局部-7
题识:至正五年仲冬月,大痴道人黄公望绘。
钤印:黄公望印。
题跋: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莫(同暮),不堪回首望菰蒲。项圣谟诗。
钤印:項聖謨印(1115页,59印)。
注:括号内两组数字意思为《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一书1115页項聖謨第59印。以下同,不在赘述。《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为上海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2024年1月第15次印刷。
豐坊(1492~约1563)鉴藏印:筆研精良人生一樂(1537页,27印)。
項元汴(1525~1590)鉴藏印:子京所藏(1108页,24印)、項元汴印(1108页,31印)、从吾所好(1109页,49印)、《墨》《林》(1109页,55印)、项叔子(1109页,80印)、《神》《品》(1110页,92印)、項子京家珍藏(1110页,105印)、天籟閣(1110页,107印)。
王世贞(1526~1590)鉴藏印:乾坤清赏(20页,17印)。
清宫鉴藏印:宝笈重编(244页,95印)、太上皇帝之宝(250页,167印)、乾隆御览之宝(247页,146印)、三希堂精鉴玺(247页,150印)、宜子孙(245页,107印)、奉三无私、萬華宫鑑藏宝(246页,138印)、内府书画(244页,84印)、宝笈三编(1561页,2印)。
梁清標(1620~1691)鉴藏印:河北梁清標鑒定印(924页,27印)。
高士奇(1645~1704)鉴藏印:高氏江邨草堂珍藏书画之印(799页,59印)。
王澍 (1668~1739)鉴藏印:恭壽(94页,37印)。
王文治(1730~1802)鉴藏印:常樂安隱(17页,33印)。
翁方綱(1733~1818)鉴藏印:主考雨江(784页,53印)。
吴熙载(1799~1870)鉴藏印:晚學生(446页,23印)。
王崇烈(1870~1919)鉴藏印:飽米斋。
注:飽米斋印参见钟银兰主编《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7)
有序流传 朱痕累累——黄公望《枯木高逸图》考略
从题识可知此作品黄公望创作于至正五年,即元顺帝1345年。
在对《枯木高逸图》的题跋、鉴藏印及其相关的項聖謨存世作品考察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较为明晰的递藏关系来。
画面共盖有二十八枚印章,除黄公望及提拔者外,其它二十六枚分别为:明代項元汴八枚、豐坊和王世贞各一枚,共十枚。清代清宫鉴藏印九枚,梁清標、高士奇、王澍、王文治、翁方綱、吴熙载和王崇烈各一枚,共十六枚。
首先,《枯木高逸图》上的钤印,大多字口清晰,朱白分明,毫无模糊漶漫之态,且多有出处可以核对。即与上海博物馆所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一书中的印文不爽分毫,明显是同一方。这一点是证其必真的有力佐证。
再次鉴藏者过眼者的显赫身份也是我们鉴定这幅作品的关键之处。
这幅画的第一位收藏者,应为明代豐坊或项元汴,然后为明代文坛霸主王世贞。至清代经梁清標、高士奇、王文治、翁方綱等一众权臣鉴赏,最终入藏清宫并编入《石渠宝笈》续编及三遍。
梁清标是明末清初书画鉴藏史上的核心人物,其藏品以历代书法、名画为核心。其藏品包括《平复帖》等珍贵书画。高士奇、王文治及翁方綱皆是清代著名鉴藏家,三人均通过鉴赏活动推动书画收藏的传承,且高士奇部分藏品被纳入乾隆时期的宫廷收藏体系。不在一一赘述,这里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项元汴。此藏品有項元汴八枚鉴藏印,其心目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谈及明清书画史,嘉兴项氏是绕不开的一座丰碑。作为中国书画史上最大的私人鉴藏家和明末嘉兴书画世界的核心人物,项元汴之收藏上承吴门、下开华亭,甚至规范了清代内府《石渠宝笈》对历代名作的收藏品位。从私人收藏最高标准的认证到皇家收藏最高规格的认证,此图可谓双重认证,无上荣光。
现代学术界认为“一座项氏天籁阁,半部中华书画史”,其收藏对研究中国书画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瑰宝拥有“从天籁阁到三希堂”及明清一众文人墨客的传承序列,不仅仅是朱痕累累,更是朱痕显赫。它所承载的,已不仅是黄公望个人的艺术灵魂,更是项元汴等精英文化圈的文人品味与乾隆皇帝的帝王审美的叠加。这使其成为了一件凝聚了多重顶级历史与文化价值的、不朽的艺术传奇。
项元汴子孙中工书善画者,则以项圣谟为最杰出,其自幼饱览家藏名迹,临写揣摩,浸染日深,遂与宋元血战。最后,从项圣谟存世作品来看,其曾临摹过此幅藏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可以见到项圣谟的一件名为《大树风号图》的作品,与此藏品的题材、构图及题诗几乎完全一致(见下图)。这为此幅藏品为有序流传的又一有力佐证。

△项圣谟《大树风号图》
《枯木高逸图》图描绘一老者宽袖红袍,与树下携杖背向而立,远眺云烟缥缈的青山,流露出感怀忧思的神情。其身后一株参天大树,身躯硕大,富有体积感。树上枝条繁茂丛生,虬曲多姿,而树叶早已落光。此图主体鲜明,形象生动,构思别具,笔法严谨。作者还把画山石的皴法吸收进来,用范宽的雨点皴,把树干画得富有立体感,从而增加了厚重之意。古树的形象塑造鲜明独特,背景简炼空旷,像是阅尽沧桑,饱经风雨,树叶虽经霜雪的摧残,飘零罄尽,但是却傲然挺立,有一种不可屈服的内在精神。黄公望早年经历南宋末年战乱,元朝建立后选择隐居富阳,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入画作。
黄公望在《枯木高逸图》中通过枯木与高士的意象组合,传递隐逸超脱的士人精神。这种艺术表现与赵孟頫倡导的古意一脉相承,又融入了个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体悟。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很有民族气节、经历亡国之痛的项圣谟的题跋深刻寄托了其作为明遗民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坚守,这与画作意境完美融合,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两者相得益彰,宛如天作之合。
黄公望的生活年代距今已近千年,随着时代的变迁,流传至今的画作已属无比珍罕之物。今横空出世,这一朱痕累累形成完整递藏序列之旷世艺术瑰宝,当是海内外藏家珍惜的一大福祉。真迹无疑也,为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兼备的顶级古代书画珍品,识者当珍之。
说明:
丰坊 (1492~1563),字人叔,一字存礼,后更名道生,字人翁,号南禺外史、西效农长,浙江宁波人。嘉靖二年进士,官礼部主事。为人逸出法纪外,而书学极博,五体并能,尤擅草书。家藏古碑刻甚富,临摹乱真,工篆刻,善画山水、花卉,不师古人,自成一家。
项元汴 (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室名天籁阁,浙江嘉兴人。家富饶,精鉴赏,收藏之富,甲于江南。工山水、花卉及诗文书法,为明代著名收藏家。
项圣谟 (1597~1658),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胥山樵、古胥山樵、大酉山人、烟波钓徒等,浙江嘉兴人。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之孙。幼承家学,擅画山水,风格隽永。兼工花木竹石、人物,功力颇深,尤善画松,有“项松”之誉,名满东南。家贫志洁,不附权势,以卖画自给。工诗文,著有《朗云堂集》。
王世贞 (1526~1590),字符美,号凤洲,江苏太仓人。工书画,尤善画梅。明代文学家、史学家。文坛后七子领袖之一。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梁清标 (1620~1691),字玉立,号棠村、蕉林,河北正定人。明末清初书画鉴藏家、文学家、贰臣。官至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精鉴赏,享誉一时。其蕉林书屋,贮图书、书画之属,有富甲海内之誉。
高士奇 (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赐号竹窗,浙江平湖人。初以国学生就试京师,不利。后为人左春帖,为圣祖所见,二试皆第一,命供奉内廷,官至礼部侍郎。工书画,书善钟、王小楷,精考证,能鉴赏,收藏名迹与孙承泽相埒,有《江邨消夏录》。
王澍(1668~1739),字若林,号虚舟,亦自署二泉寓居、恭寿老人,良常山馆主人,别号竹云,江苏金坛人。康熙五十年进士。精鉴古,尤工书法,法欧阳询,亦工篆书,称一时好手。著有《古今法帖考》、《淳化阁法帖考证》等书。
王文治 (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室名柿叶山房,江苏镇江人。乾隆二十五年探花,官翰林,出任云南姚安府知府。曾掌教杭州崇文书院。工书法,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并称“翁刘梁王”四大家。
翁方纲 (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苏斋、彝斋,顺天大兴(今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累官国子监司业、礼部侍郎、内阁学士、鸿胪寺卿、内阁侍读学士。精鉴赏,富藏书。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冠绝一时。尤精书法,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并称为翁刘梁王四大家。
吴熙载 (1799~1870),初名廷扬,字熙载,五十岁后以字行,改字让之,号晚敩居士、晚学生、攘之、攘翁,江苏仪征人。诸生,包世臣入室弟子。善各体书,尤工篆、隶。篆刻自成面目。余事作写意设色花卉,亦风韵绝俗。
王崇烈 (1870~1919),字汉辅,山东福山人,王懿荣次子。清末民初金石学家。光绪二十年举人。历官至直隶知州,分直隶候补道、改江苏候补道。清末诸多金石学大家的子孙中,他被称为金石生之冠。生平金石文物辑著有《智雨斋题跋》、《璜斋金文》、《殷墟文字解》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名人字画网 » 有序流传 朱痕累累——黄公望《枯木高逸图》
名人字画网
鸿篇钜制——李可染《无尽江山入画图》
精妙绝伦 典丽雍容——蒋廷锡《万寿恒春图卷》
清宫御藏——唐寅《溪山逸趣图》卷
梅香四溢——陆俨少《梅石图》册页
金碧辉煌 富丽精工——徐扬《云山楼阁图》卷
宫廷正统 青绿翘楚——钱维城《松壑仙踪图》
石渠藏画——董其昌《湖山渔樵图》手卷
山河新貌 丹青史诗——宋文治《扬子江畔》
傅抱石长卷《丽人行》,铭心经典再现!
林风眠丈二钜制《五美图》,堪称镇馆之宝!
刘海粟《黄山清凉顶》,馆级巅峰巨制
潘天寿指画《晴霞》, 四屏通景且首次面世!





